全国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上一张 下一张

联系AG真人

全国服务热线: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0898-08980898

  • 手机:15200006666
  • 电话:0898-08980898
  • 邮箱:szguangfu88.com
  •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环境展示

这个跨洋展览满足「手袋党」的终极审美幻想

发布时间:2024-09-23 07:46:19 点击量:

  实用主义、无明显性别特征的黑色文艺帆布袋;精致小巧、有独特方盒形状的都会风手袋;牛仔皮革拼接的大容量托特包.....

  以上不过是平日任意人堆里的手袋类型,却与一个讲述全球风靡包袋历史的主题新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微妙碰撞。

  包里包外(Bags: Inside Out)广州太古汇展览开幕日当天,前来看展的观众私人包袋一览。

  透过在场的镜头,看展观众们手拎或肩背着自己的私人手袋,却目不转睛地打量着橱窗内陈列的精美包袋藏品,面部表情惹人遐思。

  或许只有在流连于这些珍贵展品时,才最能撩动「包治百病症候群」的那点澎湃的心潮吧。

  正如其中的某一位重度包袋症候群患者,作家、资深媒体人黄佟佟在展览开幕日看过后感慨:

  私底下的我绝对是包痴,高兴时买包,伤心时买包,纪念某个重要时刻也买包,所以当我一踏进这个包展的时候,我忽然就有一种老鼠掉到米缸里的感觉。

  对于这些昂贵稀有或背后藏有故事来历的美包,我的态度永远是:即使不能够拥有,只要一刹那的眼神交流也足矣。

  我们此时手边常用的那只包袋或衣橱中的囤货,究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携物?品牌效应以装点门楣?还是为整体造型做加分?又或是无法割舍的纪念?

  谈起对包袋的情感,每个人或许都能说上起码一两条上述的理由乃至更多。而随着时间流逝,它的角色又是否发生了变化?

  从一个人的心境到全世界、跨时代、跨文化的手袋党情结,又会发生怎样错综复杂的交织?

  ——这或许是广州太古汇新展包里包外(Bags: Inside Out)深深吸引同样爱包如痴的广州观众的一大原因。以240余款包袋发展史上的经典名作揭开一种无关界别人群的共同手袋情愫。

  而更关键的是,相比于平日里大众直白的「使用视角」,此番围绕主人公——包袋所要讲的故事,在功能性、价值符号、文化意义、身份内涵等维度上又有了丰富和延伸。

  一段来自全球几个世纪以来的有关时尚界包袋的辉煌资本史,继北上巡回展出后,南下来到广州,进驻了有着本土最高端生活方式代名词的太古汇商圈。

  以包的文化和历史作为切入点,包里包外(Bags : Inside Out)试图讲述一些有别于奢侈品包袋「刻板印象」的故事。

  这一次,人们将不再通过「买包」这一直接的行为途径,而是换了种方式「包治百病」,却有机会与包袋发展出更为亲密的关系。

  它们是经由策展团队从V&A博物馆的「储藏室」珍贵档案中万里挑一的240余件「优胜者」,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从化妆盒、晚宴包、巨型手袋、旅行箱到功能性背包,不一而足,年纪最大的沾着16世纪的风霜,这些奇珍异「包」身上多少都带点前主人的身家背景痕迹。

  按照各自的特性,这些包袋珍藏被策划者精心设计并放置在三大主题展区:「功用与性能」、「地位与身份」和「设计与制作」,以及中国内地限定展区——「手袋收藏」。

  它们以巧妙的叙述方式,为看展观众提供清晰的观看通路和解读线索,从最初包袋起源阶段的功能,一直读到后来的人类社会发展需要所衍生出的文化、身份认同等「附加价值」。

  开幕日文化沙龙,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雪,TVB主持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陈贝儿,作家、资深媒体人黄佟佟

  「好像孩童闯入一个卖糖果的盛大游乐场的那股兴奋劲儿」,便是其中一位受邀嘉宾陈贝儿形容她入场的第一感受。

  这句评语,像是给包袋迷们的一颗定心丸。我只想「肤浅」地看包,行不行?看样,也值得一来。

  「功用与性能」展区打开了一幅有关手袋诞生之初侧重于「存储私人物品」的角色画卷。

  假日服饰、针线包、化妆品到钱包以至情信,这些颇有古典主义式的特殊场合意味的款式,照应出欧洲旧日女性的日常生活图景,例如20世纪前中叶美国珠宝包袋设计大师Judith Leiber的杰作「法贝热彩蛋」晚宴包及法国Lemière歌剧手袋、1810年的古老英国雕花镶珠信件夹。

  在「地位与身份」展区,探讨了明星流量时代下的产物——「It Bag」,以及它神话般的巨大影响力(大约在90年代到2000年初这段时间)。

  而对准幕后的「设计与制作」展区,则会让非行业里的观众难得近距离地接触到一款他们感兴趣或者追过的热门品牌手袋的生产资料环节:它们究竟是如何被设计、生产、制造出来的?

  在世界各地物料专家的协助下,这些雾里看花的好奇疑问将会在主体装置——「工匠和设计师的桌子(Makers Table)」上得到揭示。

  从纸样到皮革,工具和金属配件,栩栩如生地还原了百年时装品牌所采用的独创工艺和从草图到样版、从缝制到售卖的制作流程。

  而前面所提到的以名人光环为核心的「地位与身份」展区,旨在揭示社交名流影星与当红包袋之间的某种裙带关系。

  在同样是以明星引出包袋话题的「手袋收藏」馆中,其用意逻辑却有几分逆其道而行的意味。

  汤唯,作为多次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的知名女演员,最近几年也因为新作《分手的决心》等屡次成为大家的讨论热点,但这十件陪伴她童年经历与电影生涯的私人珍藏包袋却并没有太让人把目光焦点都放在「星」字上,反倒突出汤唯作为一个普通个体与手袋之间的「共生关系」。

  童年的首饰盒、试镜用过的手袋、扮演荧幕角色时背过的帆布袋、走南闯北跑通告拖拽的行李箱,尽管大小、材质、价格、品牌、功用的这些特征千差万别,但每一样都「平等」地记录着她不同阶段下的情绪、感情和日常工作状态,也见证了她银幕内外的诸多珍贵时刻。

  正如黄佟佟套用1943年张爱玲曾刊登在英文月刊《二十世纪》(文章名为《中国人的生活与时装》)上的一句比喻:「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来形容她眼中的「包之于人」。

  「她那一句话是形容衣服的,但我觉得用来形容包其实也很好,包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宣言,更是人们随身携带的袖珍戏剧。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和善待我们的包,让包跟自己形成一个微型的戏剧。这个戏也许只有你自己知道,但如果还有理解你的人也能知道,那就是一种非常默契的交流。」

  ag真人官方官网

  媒体日当天,Bags: Inside Out展览策展人、时装史学家Lucia Savi博士通过线上视频亮相致辞,一句粤语问候点燃了台下的热情。

  4年前,同样由她参与打造的时尚配饰主题展——《Shoes:Pleasure and Pain鞋履:乐与苦展览》也曾到过广州太古汇,而从她个人的时装史研究方法论来说,这一次的「包袋」策动,也绝非首次。

  作为一名致力于研究20世纪意大利纺织品、时装及设计的史学家,Lucia已经积累了同类主题策划经验,知晓如何抽丝剥茧,深入浅出地呈给大众。从鞋履、帽子再到今天的包袋,一次相仿经验的跨区应用。

  策划展览「Bags: Inside Out」的初衷是什么,为何选择包袋作为展览主体?

  包有特殊的属性,它既是一个人的私人财产,同时也是公共声明;既被展示,又非常独立;既是功能性的,同时又承载着非凡意义。

  包袋随主人走遍世界,在不同的情景下展示他们是谁。透过人们携带的箱包,我们可以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或职业面貌。

  但可惜的是,包一直都没能成为时尚学术研究和展览的重点,这便是此次策划的始由。我先研究过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的手袋藏品、私人藏家、档案馆的手袋,拜访设计师和工厂进一步了解过——包的制作。通过前期功课,我对包的意义、功能和设计制作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

  L:当人们听到「包」这个词时,几乎会条件反射地与女性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包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通过这次展览,我们想要超越一些人们常给包袋下的定义,转头探索它们的功能、象征意义、设计和制作这些环节。

  为了了解手袋在当今时尚界的影响力,我们需要看看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历史和意义。本次展览将以主题和跨文化的方式展示从16世纪至今,遍及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到当代中国的超过250款包袋。

  L:过去几年里,人们对Vintage单品兴趣渐浓。有环境导致的快时尚消费态度转变,也有时装品牌的文化倡导——从档案中提取「标志性」的单品或元素,以更现代的方式致敬和再诠释,外加疫情增强的线上购包趋势,种种因素促进了现如今年轻人开始收藏包袋。

  此次展览,正值太古地产50周年生日。通过引入V&A博物馆展览等优质艺术文化活动,营造在地社区文化,注入艺术启迪,广州太古汇在艺术、人文学科社群方面建设的日趋成熟。

  展览「包里包外」广州站的传播主题是:包里一刻,包外人生。也正如广州太古汇的品牌主张「Where Time Is The New Luxury 幸汇此刻」,让来者在此度过的每一刻,都是与美好一刻的有幸相会。

  在太古汇臻享福利小程序「包览时空」模块,每一个人都能将自己的手袋故事上传至「隐藏展厅」,从而间接性地成为展览的一分子。

  「以人为本,让观者而非展览成为主角,打造符合观者需求的高质量观展体验」,广州太古汇希望传达这般「人人都是策展人」的理念。

  另外,在MBTI四个字母突然变得火爆的今年,MBagTI测试,也成为了展览巧设的双赢环节。观众随手一测与自身气质适配的「人格手袋」是哪一款,抬高文艺互动氛围的同时,自动驾驶的社交名片效应也让展览消息如涟漪一般扩散开来。

  坦白说,看完这些,之前一度为「此展开到广州太古汇,效果如何?」产生过的「担心」,开始显得有些多余了。

  毕竟,正如关注中国本土时尚圈动态的自媒体「磁器」在一篇有关广州城市时尚基因的报道中称,「高奢品牌市场在广州当地发展时间不长,其价值观也与广州当地主流消费倾向相悖,如果站在高奢品牌所塑造的消费角度去形容广州的话,这里当然是一座不大时髦的城市,也让外界容易忽略广州当地草根烟火气下催生的另一种『潮』」。

  照此说法,这个落地广州的21天限时展,真的能在这样「较浅的根基」上讲述包袋故事?真的能调动起这里的风土人情,来捧场这「异域戏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