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上一张 下一张

联系AG真人

全国服务热线: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0898-08980898

  • 手机:15200006666
  • 电话:0898-08980898
  • 邮箱:szguangfu88.com
  •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新闻资讯

农业部召开专家座谈会谋积极应对形势变化新举措

发布时间:2024-09-23 07:46:56 点击量:

  AG真人娱乐首页11月28日,农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危朝安主持召开座谈会,就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听取农业专家意见。与会8位专家围绕粮食安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谢华安(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福建农林科学院院长):两年来,国际粮食供应紧张,形势非常严峻。我国由于粮食储备充足,保持了粮价稳定,因此压力较小。这主要得益于中央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农业部采取得力措施抓粮食生产,实现了我国粮食总产、单产逐年稳步提高。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压力不断增大。在我国耕地面积不太可能增加的情况下,保障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主要依靠提高单产,这就要求抓好科技,抓好重点技术储备。这方面的潜力不小,如目前我国每年种植2亿亩中稻,其中4000-5000万亩可种植再生稻,理论上可增产粮食140-175亿公斤。这说明再生稻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有效拓展增产空间。所以发展粮食生产,根本上要靠科技,但也要切实解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建议借鉴台湾的经验,针对农业不同发展阶段及时调整农业政策,始终保证农民种粮有较高的效益,这样可有效避免“谷贱伤农”,鼓励农民重视科技,发展粮食生产。

  邓秀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我国粮食形势好,农业科技“功不可没”。但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还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进一步解决好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比如,尽管不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但是存在投入结构不尽合理,没有形成很好的导向机制,科研课题不是来自田间地头、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我国农业科研上游机构硬件设施很好,基本不比国外差,但下游推广机构条件简陋,设施老化,反差很大。尤其是人才断层现象严重,老专家退下来,大专家下不来,“土专家”又跟不上,部分县农业部门甚至十几年没进过大学生,这说明基层农技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亟待加强和改进。建议积极促进地方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搞订单式、委托式培养,加快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培养一批实用型技术推广人才。同时,要高度关注高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对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影响,加快研究制定吸引高素质劳动力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此外,要加大园艺等经济作物科研攻关力度,改良品种,提高品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黄季焜(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是要考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现在是中国粮食安全最有保障的时期,总产、单产、市场流通量等各项指标都比较安全。突出的问题依然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安全是国家的目标,不是农民的目标,要在粮食价格和农民利益之间取得平衡,关键还要靠政策,从根本上解决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二是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现在农业科技进步还有很大空间,以种子产业为例,因为品种繁杂、难以分辨,农民还是要部分留种,这对生产能力有影响。美国的种业非常发达,但只有几个大的推广品种和很有影响力的品牌。农业科技创新不能只靠科研部门,也应该扶持企业,调动两个积极性,实现科研与应用推广的有机结合。三是要加强农田水利特别是末端渠系建设,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四是要高度关注农村劳动力问题的变化新趋势。调查表明,现在16-25岁的农村青年有97%在外打工,25-30岁的农村青年有70-80%不务农。这说明农村务农劳动力中年青人太少,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挑战。另一个问题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不但影响工业结构,对农业也有不利影响。目前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向国外如东南亚一些地区转移,对工业结构的影响已经显现。对农业而言,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是蔬菜、水产、水果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削弱这些产业的竞争优势。因此,要研究鼓励青年农民投身农业的政策,研究农业劳动力成本上涨对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出台应对措施。

  祝卫东(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我国农民户均占有耕地面积是7.5亩,平均分成5.7块,这样的规模,很难解决家庭承包经营与大生产大市场的对接。对此,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一个长久”、“两个转变”,兼顾了公平与效率。可以解读为实现“五化”:一是承包关系长久化。中央首次提出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样能更好地稳定农民预期。二是承包权能物权化。不仅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承包经营权,而且明确提出要完善承包经营权权能,政策比以前更放开。有些人呼吁土地能够抵押和入股,但是各地情况不一、贫富差距大,考虑到农民就业的不稳定性、谈判地位的弱势性,一旦在这方面放开,会有很大风险。三是经营权流转市场化。增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性,按照中央提出的“一个允许”、“三个不得”,强化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四是家庭经营集约化。强调应用技术、资本等要素,推动农户向现代经营主体转变,特别强调发展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五是统一经营社会化。十七届三中全会丰富了统一经营的内涵,扩大了外延。一家一户的生产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必须依靠社会化服务。需要逐步把农户干不了和干起来不合算的劳动进行外包和市场化,因此要强调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要依靠专业合作社来引领农民和市场对接。所以《决定》特别强调对专业合作社进行支持,并且提出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可以开展信用合作,这十分有利于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孙梅君(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副司长):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对我国经济已经造成很大冲击,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也开始逐步显现:一是粮、棉、油、生猪、水果等农产品价格全面下降。二是农民增收减速。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增长10.3%,比去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长11%,同比回落了3.8个百分点,增速呈加速下滑的态势。三是农民工回流现象突出。虽然现在还没有出现全国性农民工返乡浪潮,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要引起足够重视。据河南省调查,截至10月底,返乡后没有外出的劳动力占外出劳动力的16.2%,比上年同期增长12个百分点,并且时间越往后返乡劳动力增长越快,其中三季度返回的占返回总量的46%,仅10月份就占到41%。劳动保障部的调查也显示,部分地区预测明年用工量将减少40%。这不仅影响农民收入,更会影响农民就业,特别是当前经济和就业形势总体不乐观,农民工又处于弱势,情况更加严峻。要重视加强五项工作:一是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工资清欠和劳资纠纷防范;二是组织农民工有序返乡;三是鼓励返乡农民工投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大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建议给予农民工与城镇下岗职工同等待遇,对返乡创业进行适当补贴,同时在金融、税收、用地、收费、工商登记、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五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利用经济调整周期和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力度。

  冯海发(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副局长):今年在各种自然灾害和金融风险中我们能够应对自如,社会能保持稳定,经济能持续发展,根本的是粮食和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粮食生产关系全局,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也许较短时间能缓解,但世界粮食危机还远没有结束。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美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根据美国农业部规划,到2016年国内生产玉米的47%要用于能源加工,未来粮食供给缺口加大,粮食安全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许多重大措施,但长期看,耕地减少、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还没有完全确立,我国粮食生产的压力在增大。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安邦头等大事的战略思想,切实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抓好良种推广、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吴孔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所长):当前,粮食生产面临不断增产的压力,化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多,一些新的生产方式也在不断推广,如何趋利避害,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不受破坏,避免遭受自然环境的惩罚,应当引起高度关注。比如,北方由于大面积推广温室栽培,使易发于南方的病虫害在北方有了过冬温床,南北方病虫害发生已经不再有明显的区别;农机跨区作业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造成病虫害传播速度加快,病虫害跨区危害问题呈加重趋势等,这都需要我们加强研究,认真对待。此外,农民在防治病虫害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滥用农药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比较普遍。面对这些新挑战,必须强化植保工作的公益性职能,切实加大财政支持和法律保障,健全完善病虫害防控应急预案,加强跨区域病虫害联合防控,促进植保事业服务农业可持续发展。

  廖西元(中国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完善。补贴方面,实施农民普惠政策和农业生产性补贴政策;价格方面,实行效益联动价格政策,避免增产不增收;土地方面,主要通过生产环节规模化经营来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流通方面,要增加灵活性,提高种粮效益,避免粮食多了办法少,粮食少了办法多。二靠投入增加。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三靠科技进步。实施高产创建和科技入户工程,促进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一是创新制度,转变职能,突出服务,真正把农民当成“衣食父母”;二是注重层次性建设,县一级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乡镇建推广站,村建服务点;三是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国家推广机构主要负责公益性服务,专业合作社等提供特色服务,经营性企业提供连锁经营等相关服务。

  农业部党组成员、人事劳动司司长梁田庚,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科技教育司司长白金明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