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AG真人
- 全国服务热线: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0898-08980898
- 手机:15200006666
- 电话:0898-08980898
- 邮箱:szguangfu88.com
-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产品展示
肉制品水产品水果蔬菜是受访者最不放心的食品类别
近段时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被曝光,药品残留、食品卫生堪忧等问题让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难以放心。民众的食品安全感较以往相比有什么变化?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29.2%的受访者食品安全感提升了,23.8%的受访者食品安全感下降了。肉制品(58.8%)、水产养殖产品(52.5%)、水果蔬菜(44.9%)是当前受访者最不放心的食品类别。68.1%的受访者建议设立并宣传便捷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行动。
“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没有以前那么多、那么频繁了。”在北京工作3年的周绍鹏感觉对食品更放心了。他表示,除了食品卫生问题,自己还关注激素注射、药品残留等问题。
“地沟油、毒馒头被报道后,我对外面的食品就不太放心了。”河北石家庄50岁的家庭主妇程贺云,如今在自家的花盆里种上了蒜苗、小葱等蔬菜,“自己种的,干净放心”。
ag旗舰厅网
本次调查显示,29.2%的受访者在吃上面更有安全感了,23.8%的受访者更没有安全感。与去年10月社会调查中心所做的调查对比,公民对食品的安全感有所提高,当时22.4%的受访者感觉更有安全感,32.6%的受访者更没有安全感。
“买肉一定要去正规连锁肉店,不能在街边小店买。”程贺云表示,她家以前会从小肉铺买肉,请对方帮忙加工成香肠。“有一次我们闻到肉隐隐有股怪味,后来周围人告知,这家肉铺的猪肉可能是别的肉冒充的”。
由于工作原因,周绍鹏经常叫外卖,“有一次在外卖的菜里看到一只苍蝇,后来315曝光订餐平台黑作坊,我就不敢随意叫外卖了”。
调查中,肉制品(58.8%)、水产养殖产品(52.5%)、水果蔬菜(44.9%)、食用油(43.2%)、乳制品(42.2%)是当前受访者最不放心的食品类别。其他依次为粮食(38.5)、快餐(35.8%)、禽蛋(30.7%)、保健品(30.4%)等。一年前的调查中,保健品(45.4%)、食用油(42.5%)、乳制品(41.8%)、肉制品(40.6%)和快餐(39.2%)位列前五。可见,在这一年,肉制品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而水产养殖产品、水果蔬菜等随着媒体的曝光,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儿子每天上学,我都在家附近的早点摊给他买一杯粥。我一直以为粥是店家每天新做的,直到前几天,我无意中发现,他家的粥保质期有半年。米粥这种东西保质期半年,里面一定有很多添加剂。”河南郑州35岁的家庭主妇尹菲菲(化名)觉得,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还是不够高,在日常生活中不太留意,容易对市面上售卖的食品过于放心。
食品安全领域存在哪些问题?65.3%的受访者指出食品包装中配料等信息避重就轻,缺少关键信息;63.2%的受访者表示食品维权取证难、检测难、责任认定难;54.3%的受访者认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48.0%的受访者指出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渠道有限,宣传效果弱;39.8%的受访者认为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37.5%的受访者指出监管部门公开相关信息不积极、不主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王世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任重而道远。食品安全监管的对象大多是个体经营者、小业主,这些经营者的文化素养不高,专业背景弱,对《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还很欠缺,这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介绍,农大一些研究人员有时会与农民说好要配制一定浓度的农药,在哪一天、具体什么时间使用,但农民们可能会搞错,最后没有达到促进生长的作用,反而可能抑制生长了。“提高农民的素质水平,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源头生产的合格”。
“像海鲜、肉类等容易滋生细菌,也出过问题,就要着重检查。像零食、罐头等,最好在包装的醒目位置写清楚生产的主料、配料。此外,要坚决取缔无照经营的小商贩。”尹菲菲表示,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遇到非法商家及时举报。
周绍鹏说,即便知道很多外卖不卫生,还是离不开它。“消费者是被动的。一方面我们不知道哪些安全、哪些不安全。另一方面,即便知道有问题,也没什么解决办法”。
35.3%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相关举措产生了足够的威慑力,40.5%的受访者表示没有,24.2%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好。在去年的调查数据中,36.0%的受访者对此给予肯定,33.7%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可见,政府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相关举措还有待加强。
在范志红看来,从生产源头到餐桌,安全的好产品不仅是检测出来的,更是管理出来的,应该注重源头管理。“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都要提高”。她介绍,在一些西方国家,农场主的学历普遍比较高,对于农耕机械、防虫防害等农业知识也比较了解,而我国农民群体整体学识水平比较低,科学养殖种植还有努力的空间。
“落实农产品的优质优价问题非常重要,为高营养价值、高安全性的农产品赋予相应的价格,农民生产也更有积极性。”范志红建议,应多对农民群体进行农业科学培训,还要加强各环节检测,后面环节严格了,这种压力也会倒逼前期的落实。“各行业各部门也要形成及时辟谣、快速反应的机制,形成常态化监督,避免公众产生恐慌,对农民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调查中,68.1%的受访者建议设立并宣传便捷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行动;61.1%的受访者主张加强宣传,增强消费者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53.7%的受访者认为要提升公民维护食品安全的意识;52.6%的受访者建议提高食品经营者的总体素质,遵守职业道德;46.0%的受访者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监督力度、管治力度。
受访者中,00后占0.8%,90后占18.6%,80后占54.2%,70后占19.9%,60后占5.3%。在北上广深的占32.4%,在其他一线%,在二线%,在三四线%。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崔艳宇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12月13日 07 版)
近段时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被曝光,药品残留、食品卫生堪忧等问题让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难以放心。民众的食品安全感较以往相比有什么变化?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29.2%的受访者食品安全感提升了,23.8%的受访者食品安全感下降了。肉制品(58.8%)、水产养殖产品(52.5%)、水果蔬菜(44.9%)是当前受访者最不放心的食品类别。68.1%的受访者建议设立并宣传便捷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行动。
“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没有以前那么多、那么频繁了。”在北京工作3年的周绍鹏感觉对食品更放心了。他表示,除了食品卫生问题,自己还关注激素注射、药品残留等问题。
“地沟油、毒馒头被报道后,我对外面的食品就不太放心了。”河北石家庄50岁的家庭主妇程贺云,如今在自家的花盆里种上了蒜苗、小葱等蔬菜,“自己种的,干净放心”。
本次调查显示,29.2%的受访者在吃上面更有安全感了,23.8%的受访者更没有安全感。与去年10月社会调查中心所做的调查对比,公民对食品的安全感有所提高,当时22.4%的受访者感觉更有安全感,32.6%的受访者更没有安全感。
“买肉一定要去正规连锁肉店,不能在街边小店买。”程贺云表示,她家以前会从小肉铺买肉,请对方帮忙加工成香肠。“有一次我们闻到肉隐隐有股怪味,后来周围人告知,这家肉铺的猪肉可能是别的肉冒充的”。
由于工作原因,周绍鹏经常叫外卖,“有一次在外卖的菜里看到一只苍蝇,后来315曝光订餐平台黑作坊,我就不敢随意叫外卖了”。
调查中,肉制品(58.8%)、水产养殖产品(52.5%)、水果蔬菜(44.9%)、食用油(43.2%)、乳制品(42.2%)是当前受访者最不放心的食品类别。其他依次为粮食(38.5)、快餐(35.8%)、禽蛋(30.7%)、保健品(30.4%)等。一年前的调查中,保健品(45.4%)、食用油(42.5%)、乳制品(41.8%)、肉制品(40.6%)和快餐(39.2%)位列前五。可见,在这一年,肉制品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而水产养殖产品、水果蔬菜等随着媒体的曝光,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儿子每天上学,我都在家附近的早点摊给他买一杯粥。我一直以为粥是店家每天新做的,直到前几天,我无意中发现,他家的粥保质期有半年。米粥这种东西保质期半年,里面一定有很多添加剂。”河南郑州35岁的家庭主妇尹菲菲(化名)觉得,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还是不够高,在日常生活中不太留意,容易对市面上售卖的食品过于放心。
食品安全领域存在哪些问题?65.3%的受访者指出食品包装中配料等信息避重就轻,缺少关键信息;63.2%的受访者表示食品维权取证难、检测难、责任认定难;54.3%的受访者认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48.0%的受访者指出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渠道有限,宣传效果弱;39.8%的受访者认为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37.5%的受访者指出监管部门公开相关信息不积极、不主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王世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任重而道远。食品安全监管的对象大多是个体经营者、小业主,这些经营者的文化素养不高,专业背景弱,对《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还很欠缺,这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介绍,农大一些研究人员有时会与农民说好要配制一定浓度的农药,在哪一天、具体什么时间使用,但农民们可能会搞错,最后没有达到促进生长的作用,反而可能抑制生长了。“提高农民的素质水平,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源头生产的合格”。
“像海鲜、肉类等容易滋生细菌,也出过问题,就要着重检查。像零食、罐头等,最好在包装的醒目位置写清楚生产的主料、配料。此外,要坚决取缔无照经营的小商贩。”尹菲菲表示,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遇到非法商家及时举报。
周绍鹏说,即便知道很多外卖不卫生,还是离不开它。“消费者是被动的。一方面我们不知道哪些安全、哪些不安全。另一方面,即便知道有问题,也没什么解决办法”。
35.3%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相关举措产生了足够的威慑力,40.5%的受访者表示没有,24.2%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好。在去年的调查数据中,36.0%的受访者对此给予肯定,33.7%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可见,政府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相关举措还有待加强。
在范志红看来,从生产源头到餐桌,安全的好产品不仅是检测出来的,更是管理出来的,应该注重源头管理。“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都要提高”。她介绍,在一些西方国家,农场主的学历普遍比较高,对于农耕机械、防虫防害等农业知识也比较了解,而我国农民群体整体学识水平比较低,科学养殖种植还有努力的空间。
“落实农产品的优质优价问题非常重要,为高营养价值、高安全性的农产品赋予相应的价格,农民生产也更有积极性。”范志红建议,应多对农民群体进行农业科学培训,还要加强各环节检测,后面环节严格了,这种压力也会倒逼前期的落实。“各行业各部门也要形成及时辟谣、快速反应的机制,形成常态化监督,避免公众产生恐慌,对农民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调查中,68.1%的受访者建议设立并宣传便捷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行动;61.1%的受访者主张加强宣传,增强消费者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53.7%的受访者认为要提升公民维护食品安全的意识;52.6%的受访者建议提高食品经营者的总体素质,遵守职业道德;46.0%的受访者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监督力度、管治力度。
受访者中,00后占0.8%,90后占18.6%,80后占54.2%,70后占19.9%,60后占5.3%。在北上广深的占32.4%,在其他一线%,在二线%,在三四线%。